中次十二经白话文翻译

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,曰篇遇之山,无草木,多黄金。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山系的第一座山,名叫篇遇山,山上不长草木,有许多黄金。

又东南五十里,曰云山,无草木。有桂竹,甚毒,伤人必死。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㻬琈之玉。​ 再向东南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云山,山中不长草木。山里有一种桂竹,有很强的毒性,人一旦被它弄伤,就必死无疑。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㻬琈玉。

又东南一百三十里,曰龟山,其木多榖、柞、椆、椐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青、雄黄,多扶竹。 再往东南一百三十里有座山,名叫龟山,山中生长的树多是构树、柞树、椆树、椐树,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石青、雄黄,还有许多扶竹。​

又东七十里,曰丙山,多筀竹,多黄金、铜、铁,无木。 再向东七十里有座山,名叫丙山,山中有许多桂竹,还有许多黄金、铜、铁,没有树木。

又东南五十里,曰风伯之山,其上多金、玉,其下多痠石、文石,多铁,其木多柳、杻、檀、楮。其东有林焉,名曰莽浮之林,多美木鸟兽。 再向东南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风伯山,山上有许多金和玉,山下有许多痠石和带花纹的石头,还有许多铁,山中的树木多是柳树、杻树、檀树和构树。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,叫做莽浮林,林中有许多美丽的树木以及鸟兽。​

又东一百五十里,曰夫夫之山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青、雄黄,其木多桑、楮,其草多竹、鸡鼓。神于儿居之,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,常游于江渊,出入有光。 再向东一百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夫夫山,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石青、雄黄,山中生长的树木多是桑树、构树,草类多是萹竹、鸡鼓。名叫于儿的神就居住在这里,这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身子,手里握着两条蛇,常常在长江的深潭里巡游,出入时身上发出闪闪的光亮。

又东南一百二十里,曰洞庭之山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银、铁,其木多柤、梨、橘、櫾,其草多葌、蘪芜、芍药、芎䓖。帝之二女居之,是常游于江渊。澧、沅之风,交潇湘之渊,是在九江之间,出入必以飘风暴雨。是多怪神,状如人而载蛇,左右手操蛇。多怪鸟。 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,名叫洞庭山。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银和铁,山中的树木多是山楂树、梨树、橘树、柚树,草类多是葌草、蘪芜、芍药、川芎。尧帝的两个女儿就住在洞庭山中,她们常常在长江的深潭中游玩。由澧水和沅江吹来的风,交汇于湘江的深潭处,这里位于九条江河之间,她们出入时一定会伴有狂风暴雨。这一带有许多怪神,他们的形状与人相似,身上盘着蛇,左右两只手也握着蛇。这里还有许多怪鸟。

又东南一百八十里,曰暴山,其木多棕、枏、荆、芑、竹箭、䉋、箘,其上多黄金、玉,其下多文石、铁,其兽多麋鹿、[鹿旨(左上包围)],其鸟多就。 再往东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,名叫暴山,山中的树木多是棕树、楠木、荆、枸杞、小竹、䉋竹、箘竹,山上有许多黄金和玉,山下有许多带花纹的石头和铁,山中的野兽多为麋鹿和麂,鸟类多是鹫。

又东南二百里,曰即公之山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㻬琈之玉,其木多柳、杻、檀、桑。有兽焉,其状如龟而自身赤首,名曰蛫,是可以御火。 再往东南二百里有座山,名叫即公山,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㻬琈玉,山中的树木多是柳树、杻树、檀树、桑树。山里有一种野兽,它的形状与龟相似,长着白色的身子、红色的脑袋,这种兽名叫蛫,可以用来防火。

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,曰尧山,其阴多黄垩,其阳多黄金,其木多荆、芑、柳、檀,其草多薯、[艹与(上下)][艹术(上下)]。 再往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座山,名叫尧山,山的北面有许多黄垩,山的南面有许多黄金,山中的树木多是荆、枸杞、柳树、檀树,草类多是山药、[艹术(上下)] 。

又东南一百里,曰江浮之山,其上多银、砥砺,无草木,其兽多豕、鹿。 再往东南一百里有座山,名叫江浮山,山上有许多银和磨刀石,没有草木,山中的野兽多是猪和鹿。

又东二百里,曰真陵之山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玉,其木多穀、柞、柳、杻,其草多荣草。 再向东二百里有座山,名叫真陵山,山上有许多黄金,山下有许多玉,山中的树木多是构树、柞树、柳树、杻树,草类多是荣草。

又东南一百二十里,曰阳帝之山,多美铜,其木多橿、杻、[厌木(左上包围)]、楮,其兽多羚、麝。​ 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,名叫阳帝山,山中有许多优质的铜,山中的树木多是橿树、杻树、山桑树和构树,兽类多是羚羊和香獐子。

又南九十里,曰柴桑之山,其上多银,其下多碧,多泠石、赭,其木多柳、芑、楮、桑,其兽多麋鹿,多白蛇、飞蛇。 再往南九十里有座山,名叫柴桑山,山上有许多银,山下有许多青绿色的玉石,还有许多泠石和红土,山中的树木多是柳树、枸杞树、构树和桑树,兽类多是麋鹿,还有许多白蛇和飞蛇。

又东二百三十里,曰荣余之山,其上多铜,其下多银,其木多柳、芑,其虫多怪蛇、怪虫。 再往东二百三十里有座山,名叫荣余山,山上有许多铜,山下有许多银,山中的树木多是柳树和枸杞,动物多是怪蛇、怪虫。 ​

凡洞庭山之首,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,凡十五山,二千八百里。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。其祠:毛用一雄鸡、一牝豚刏,糈用稌。凡夫夫之山、即公之山、尧山、阳帝之山,皆冢也,其祠:皆肆瘗,祈用酒,毛用少牢,婴用一吉玉。洞庭、荣余山,神也,其祠:皆肆瘗,祈酒,太牢祠,婴用圭璧十五,五采惠之。 总计洞庭山山系中的山,自第一座山篇遇山起到荣余山止,共有十五座山,距离为二千八百里。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皆是鸟身龙首。祭祀这些山神的仪式为:毛物用一只雄鸡、一头母猪,取它们的血来祭祀,祭祀用的精米为糯米。夫夫山、即公山、尧山、阳帝山,都是大的山神的居住之所,祭祀这几个山神的仪式为:先陈列祭品,而后埋入地下,祈祷时向山神敬酒,用猪、羊二牲齐备的少牢之礼,以一块彩色的玉作为悬挂在山神颈部的饰物。洞庭山、荣余山的山神很灵验,祭祀这二位山神的仪式为:先陈列祭品,而后把祭品埋入地下,祈祷时向山神敬酒,用猪、羊、牛三牲齐备的太牢之礼祭祀,献上十五块圭和璧作为悬挂在山神颈部的饰物,并在圭和璧上绘出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种颜色。

右中经之山志,大凡百九十七山,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。 以上是中山经中记载的所有的山,总共有一百九十七座山,(从第一座山到最后一座山)距离为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。

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,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。 总计天下的名山,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,分布的地域跨越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。

禹曰:天下名山,经五千三百七十山,六万四千五十六里,居地也。言其五臧,盖其余小山甚众,不足记云。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,南北二万六千里,出水之山者八千里,受水者八千里,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,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。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,戈、矛之所发也,刀、铩之所起也,能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封于太山,禅于梁父,七十二家,得失之数,皆在此内,是谓国用。 大禹说:天下名山,我走过的有五千三百七十座,共有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,这些山分布在各个地方。上面五种山经中记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,因为除此以外的小山实在太多,不值得一一记述。天地间从东到西距离为二万八千里,从南到北距离为二万六千里,河流发源之山有八千里,河流流经之地也有八千里,出产铜的山共有四百六十七座,出产铁的山共计三千六百九十座。这是天地用来划分疆土、种植庄稼的地方,戈和矛因此而出现,刀和铩也因此而兴起,它使有能力之人富足有余,使笨拙之人匮乏不足。国君在泰山上筑坛祭天,在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的,一共有七十二家,有关成败得失的规律都在里面,这些内容可为治理国家所用。

右五臧山经五篇,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。 以上是五篇山经,共计一万五千五百零三个字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、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、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(文章、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811500808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、维护您的正当权益!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